又到了寒冷干燥的冬季!清晨醒來,唇干舌燥、喉嚨難受,皮膚也變得越發粗糙。這些,都提醒著人們,要注意室內空氣的加濕了。想要室內空氣保持潤澤,讓呼吸更舒暢,除了使用加濕器,還有很多方法。
下面,小編對各種加濕方法進行了總結和評比,快來看看哪個是你正在使用的方法,它有幾顆星吧!
1.簡單粗暴的濕拖把拖地
加濕指數:★★便捷指數:★★
點評:濕拖把拖地雖然能夠一舉兩得,既能夠整潔房屋,美化環境,又能夠起到加濕的作用。但是,也有很多弊端哦~~潮濕的地面環境容易滋生細菌,而且保濕效果只能持續很短的一段時間。半夜,室內又重新變得干燥。
2.稀奇古怪的室內晾濕衣服
加濕指數:★便捷指數:★★
點評:有人用在室內晾曬衣服的方法來保持室內持續的濕潤。然而,這種方法對增加空氣濕度的作用并不大,反而使室內潮氣很重。無法起到全局加濕的效果,也影響了衣服的晾曬效果。不得不說這是一種自作聰明的做法~~
3.最佳組合的一盆水+一塊濕毛巾
加濕指數:★★便捷指數:★★★
點評:智慧來自民間。放一盆水置于空調風向下方,在水盆之上搭一塊濕毛巾,毛巾一半浸在水里,一半露出水面。搭濕毛巾后,接觸面變大,毛巾能源源不斷地從水盆中吸取水分,不易變干。這是一種不花錢的好辦法,雖然好用,但不夠完美,依然只能起到局部加濕的效果。
4.加濕器霧化加濕法
加濕指數:★★★便捷指數:★★★
點評:利用高頻震蕩,將水打散成直徑細小的顆粒,再利用風動裝置將這些顆粒吹到室內空氣中,形成蒙蒙的水霧。
優點:可持續加濕,加濕范圍增大,局部范圍內駕駛效果顯著。
缺點:水中的細菌以及其他比較臟的物質也會被一起噴到空中。另外,空氣中原有的灰塵依附在這些小水珠上產生二次污染,附著在家具和家電的表面。
5.用太氧谷硅藻泥做墻面
加濕指數:★★★★★便捷指數:★★★★★
點評:太氧谷硅藻泥具有強大的調濕功能,質地輕軟、納米級多孔,比木炭還要多出數千倍。多雨季節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秋冬干燥時又可通過光合作用釋放負氧離子和水分,維持空氣良好濕度,保證人體舒適度,是取代加濕器的最佳“神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