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合作協議書》(以下簡稱《協議書》)日前正式生效。有關人士表示,《協議書》的生效將進一步推進三地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合作,有助于持續改善珠三角地區的空氣質量。
據了解,《協議書》包括共建粵港澳珠三角空氣質量監測平臺、聯合發布區域空氣質量信息、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開展環保科研合作,以及加強三地環保技術交流及推廣活動等多項內容。
據介紹,三地監測網絡的監測站點將由16個增加至23個:廣東在原來13個空氣質量監測站點的基礎上再新增5個;香港在原來3個監測站點的基礎上新增元朗監測子站;澳門則加入位于氹仔的大潭山監測子站。監測網絡除繼續監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顆粒物4種主要空氣污染物外,還會監測一氧化碳及細顆粒物。
粵港澳三地同時還公布了區域空氣質量發布新安排,除了增加粵港地區的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外,位于澳門的大潭山空氣質量監測子站也正式加入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并將此網絡更名為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以擴大監測網絡覆蓋面,提升空間代表性。
據了解,監測網絡將會每小時發布各種空氣污染物的實時濃度,以替代以往每天發布一次的區域空氣質量指數。此外,監測網絡會提供粵港澳當地最新的空氣質量評價指數:澳門和廣東會按照各自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及評價方法,每小時及每24小時發布澳門的空氣質量指數和廣東的空氣質量指數;香港亦會每小時發布空氣質素健康指數。( 來源:中國環境報)
標簽: